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两点水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walter201230 committed Mar 8, 2018
1 parent c7c7a18 commit 4c3ac75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5 changed files with 195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118 changes: 118 additions & 0 deletions Life/这个道理,很多人后悔没有早点知道.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118 @@
# 这个道理,很多人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YgL18om4ZTGN_BmzMJ2mg
**如果在截止目前的人生里,有什么事情是我认为我领悟到的最重要的,那就是人的生活就像投资品价值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

那个均值,就是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是你真正的欲望,是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成长经历,如果刨去在学校里因为纪律不好、早恋、翘课、打架、打球摔断腿这些十年以后都没所谓的事情,其实是一个非常标准的中国学生成长经历。

进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中考区排名前 10,高考分数也足以排入第一梯队。之后我从复旦辍学出国,去的也都是北美最好的大学。

走在这条路上的我,直到大学的时候,都一直认为社会的金字塔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的筛选形成的。

的确,至少从一个校园里的学生的角度来看,中考的失败者们,高考的失败者们,出国留学去了一个不那么知名的大学的留学生们,相比于人大附、清华、哈佛的同龄人,他们被排除在了某一种可能性之外。

这种残酷的独木桥就是多少年来鞭策我们每一个人时刻不敢松懈的原因。

毕业以后,起初,父母是达官显贵的去接手家族生意,哈佛毕业的去 Top tier 投行,清华北大毕业的去知名券商,三本毕业的小学同学去某个不知名的公司领一个月三五千的薪水,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符合设定的。

紧接着过几年,事情慢慢就有点奇怪了。

一些在校时候成绩非常优秀的、毕业以后也顺应着期望去投行拼死拼活的,慢慢的受不了了,离开这个行业,去做其他压力小一些的行业,在美国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日子;

一些教育背景一般般,但是上学的时候就特别「折腾」的同学,回国创业,现在已经小有所成;

一些接收父母生意的,干不下去,最后公司卖掉的也有,倒闭的也有;

也有一些毫无背景的,工作之余勤勤恳恳的爱好着自己的写作,现在成了小有名气的作者。

在一个经济自由度越来越高,具象的门槛对一个人的发展束缚越来越小的社会,到底什么事情决定了你要走的路呢?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一些学生时代看起来特别优秀的人,后来成了特别平凡的人,而又让那时候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些人,后来做出了一些似乎超越了他水平的事情。

我想这样东西在今天和在两千年前是没有区别的。那就是你的渴望。

我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我在这里不是要 judge 任何人的生活选择。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平淡生活也好,激烈拼搏也好,只要最终你获得了你想要的,所有的生活都值得被祝福。

但是我最终明白的是,人生任何一个阶段的「筛选」都只是一种形式,别被这些一时的标准迷惑。

定义你最终归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欲望综合的那个真实的你。

因为即使你毕业的时候成绩优异获得了一份高薪高压的工作,如果你是个不那么野心勃勃的人,那么你早晚会被压力逼迫离开这份工作;

即使你学的是理工干的是码农,如果你最热爱的是写作,那么早晚有一天,你会用你的闲暇时间因为热爱而驱动自己创作。

也许你在工作中得到的是薪水,但你的人生在你的写作里。

大多数人应该都会相信,李白如果做了官,他还是会有一天脱靴骂高力士,他还是会有一天浪荡江湖。

为什么?因为他那么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人,是不可能因为一纸封诰就杀死自己心里澎湃的诗情画意的。

所以,再后来,当我每年遇到那些想从事这个行业的应届生的时候,我总是像无数前辈们一样,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喜欢做金融?你喜欢金融的哪个细分?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细分?这个行业你认为会带给你什么?

我也一次又一次的听到下面的这些答案:「金融很刺激,能够改变世界」、「金融需要数学头脑,我数学学得很好」、「金融挣钱多,是很体面的工作」、「我喜欢 M&A,一种直觉」等等。

当然也会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娓娓道来,告诉我他们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告诉我什么事情表明了他们基因中的东西适合这个行业。

第一种人让我哭笑不得,而第二种人,哪怕他们的答案不那么全面和正确,哪怕他们的答案里有一些矫揉造作,我依然认为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渴望要远比第一类人强得多,他们可能会在这个行业里生存的更好。

因为当你发现这个行业的本质和电影里决定世界的刺激感与高大上毫无关系的时候,还要有一种别的东西让你愿意去从事这份工作。

因为不管金融行业可以给你提供多高的薪水,我相信早晚都有那么一刻,你会发现钱的 Marginal Utility 不如每天下班陪你老婆吃一顿幸福的晚餐、不如一年可以有五个月去周游世界、不如去写一个程序、不如写一篇小说。

把一件事做到 8 分好也许是因为钱,但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一定和钱没关系。

另一件想起的事情,是在北美的那些年里,有几年夏天住在温哥华。有一个夏日的晚上,我坐在

自家院子门口,看着才六七岁的外甥和外甥女儿在门口的车道上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追跑打闹。

夕阳落下来,整个天边都是红色的,夏天的温哥华一点都不热,落日余晖晒在我身上,暖暖的。

那一瞬间,温哥华那种闲散的生活仿佛积累在一起突然拍打在我的心上。

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老年人,每天在这个有雪山有大海的地方,每天遛狗、做饭、和朋友打打牌、陪陪小朋友。

我想很多住在海外移民城市的人都有过相似的感觉。

温哥华、墨尔本、Orange County,这些地方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养老院,整个城市与世无争的安坐在那里,和北京上海纽约这种分秒必争的地方形成最鲜明的对比。

我也猜想很多中国人奋斗了一辈子就就是希望自己从中国这个压迫感过剩的社会里逃出来。

但是在那个晚霞美如画的夏日傍晚,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要逃出来。

我才不到 25 岁,我要离开这个地方,我还想滚滚红尘,我还想做一些什么事情,我还想怎么样都好,但是我不想静止。

我拿到 job offer 回国的时候,我也知道这不见得是一个多么好的选择,但是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因为迈出这一步,我才知道接下来一个新的我想要什么,而不是在旧的我身体里活活困死。

回到问题上。我想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回首自己在学校里的日子,甚至是迈入社会的日子,最应该遗憾没有一开始就被告知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地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做什么,我喜欢或不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最大的缺失。残酷的社会压力逼迫我们通过复制所谓的成功道路来获取社会资源,而完全忽视了人的内在动能才是决定你位置的根本因素。

这些东西最终会决定你愿意为什么奋斗,最终会决定你对一份事业的热情和责任心,最终会决定你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是舒服的,最终会决定你人生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复杂,不见得立刻就有答案,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问题需要你以自己和世界的样子互为对照,去不断地追问,又不断地在追问后塑造。

这需要漫长的时间,会发生很多反复,你会不认识自己,也会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

世俗的选择永远都会给努力的人以入口,也永远都会给想离开的人以出口,只是你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那么认识自己这件事情,恐怕越早开始越好,因为越早,你就可以以越小的代价去选择你是应当离开,还是应当留下。



### 读后感想

【2018年3月1日】

大学之前,我一直都是按着学校设置的标准来走,不管是没有剪头发,头发不能超过眉毛,还是那千篇一律,所以大学之前我都是害羞内敛,不太敢突出展示自我的人,大学之后,开始改变,为了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呆在安卓俱乐部一两个月,不去上课,不去考试,也开始慢慢展示自己,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到现在,出来工作一年多,经历过成功与失败,也经历过底层人员和leader,感觉自己现在有点孤傲,甚至有点虚伪,有点迷茫,但我仍然孤傲的活出精彩,虚伪的约束自我,迷茫的奋斗前进,朝着自己的方向继续前进。


在我看来,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目前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允许个性的存在,无论什么都设置着标准,打造着千篇一律的思想与人生。而个性化教育首当其冲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是什么,要什么,才能给予他们奋斗的源动力,而非去为了得到世俗称许,迷茫地前进,磨掉自己的与众不同,丢失方向。如何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首先就是不要让用和才趋同,若完全以世俗为标准去奋斗,那些并不赚钱、并不舒适的用和才将会流失于金钱与名利中,徒留一群思想空洞、大同小异的庸人。
2 changes: 2 additions & 0 deletions README.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12,3 +12,5 @@ Gitbook 链接:[https://www.androidlovers.cn/](https://www.androidlovers.cn/)
- [阿里来自火星 腾讯来自金星](/Company/阿里来自火星,腾讯来自金星.md)
* [营销](/root/营销.md)
- [用户增长怎么做-我在Uber和摩拜的实战经验](/GrowthHacker/用户增长怎么做-我在Uber和摩拜的实战经验.md)
* [生活感悟](/root/生活.md)
- [这个道理,很多人后悔没有早点知道](/Life/这个道理,很多人后悔没有早点知道.md)
4 changes: 4 additions & 0 deletions SUMMARY.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4,3 +4,7 @@
* [企业](/root/企业.md)
- [下一任首富,雷军!](/Company/下一任首富,雷军!.md)
- [阿里来自火星 腾讯来自金星](/Company/阿里来自火星,腾讯来自金星.md)
* [营销](/root/营销.md)
- [用户增长怎么做-我在Uber和摩拜的实战经验](/GrowthHacker/用户增长怎么做-我在Uber和摩拜的实战经验.md)
* [生活感悟](/root/生活.md)
- [这个道理,很多人后悔没有早点知道](/Life/这个道理,很多人后悔没有早点知道.md)
69 changes: 69 additions & 0 deletions experience/我所经历的失败.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69 @@
# 我所经历的失败

>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InNM23Z_SE6uc7kxgwA4Dg

去年入学湖畔大学的开学典礼,马云说湖畔是个“研究失败”的地方。我听后十分期待,因为听到别人悲催的经历总是很快乐的。结果我入学一年多,听的都是滴滴程维、快手宿华、饿了么张旭豪这些人的成功经验,而且还一个比一个牛逼,让我感到很受挫。

今天讲一些我的失败故事。虽跟大佬们的经历相比不值一提,但也有趣。

2012年我在腾讯游戏部门上班。因为嫌工资太少,就跟两个同事(也是我现在的合伙人)业余时间一起做手机游戏。彼时iPhone 5还没有发布,智能手机的大潮即将到来。花了大半年时间,我们做了个简单的“炸潜艇”游戏:玩家可以左手控制移动,右手控制3个发射不同武器的按钮。上线之前,我们互相打赌,猜上线后可以有多少收入。就是下面这个游戏,各位读者也可以猜一猜。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I6Ia8ELoIzzF1ffK3jq2JbdVzBUSR05e6Q91kl4blX6zScRD43ETW7jj3ngRQa6UxZDpL7vt1EdyFUdMyhW4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当时猜1万块,另外两位一个猜5万一个猜10万。然而真实世界是残酷的,上线后仅有几百个下载,和一共300块人民币收入。看到这个结果,我就毅然拉着两个同事辞职创业了。因为残酷的真实世界,实在太迷人,太有吸引力了。

关于这次不算成功的经历,我有2个总结:一是一定要做网络游戏才会有规模收入。二是一定要做适合触屏的操作方式,不能做虚拟摇杆。2013年,带着这样的认知,我和合伙人们组建了莉莉丝游戏公司。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做了第一款游戏《刀塔传奇》。这是一款卡牌游戏,玩家点击屏幕上发亮的英雄头像可以发动特殊技能。这种玩法比较创新。2013年,我的版权意识也严重欠缺。这款游戏还模仿了很多来自端游《DOTA》里的英雄设计和技能设计。游戏上线前,我们照例进行了收入预测,我猜月收入2000万。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I6Ia8ELoIzzF1ffK3jq2JbdVzBUSR05xUk3O4Cw81yshmzFRQtUsmMBSHCF7gQhfkDZCjfSEsWhfDvG1ibNre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结果这款游戏异常成功。上线后,首月流水过亿。至今的总流水超过了50亿。关于这款游戏的成功,我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总结:要做玩法创新,才能成功。

好,以上是背景介绍,我的失败故事正式开始。

第一款火了之后,我们很快开始了第二款游戏的立项。我们选中了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最赚钱的品类:策略游戏。因为“创新”如此之重要,所以我们对游戏的方方面面从头开始设计,包括战斗表现,操作方式,用户界面,互动方式,玩家的社区结构等等。很快我发现,这么做游戏,相当于重新发明各种轮子,需要的时间会非常久。但是公司不能够长时间不发布新作。于是我组建了公司的发行部门,准备代理发行一些其他公司研发的游戏。

我给公司负责找项目的商务同学定下规矩:不创新的项目不要。

商务同学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毯式的搜索。一年多的时间,看了1000多个项目,面聊100多个。然而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做创新项目的团队本来就很少。于是我们降低了要求,“微创新”也算。因为“创新”是一个太强的筛选器,筛完之后剩下的项目已经不多,所以对美术品质、团队积累等其他方面的考量要求也都大大降低。

比如下面这款游戏,结合了角色扮演(RPG)和打飞机的玩法。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I6Ia8ELoIzzF1ffK3jq2JbdVzBUSR05tWB86qdibfqDI3jW9T6qNUricB6FYlPhMvcXhb7AmjNhtFia5yIrXvJg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又如这款游戏,在手机上用创新的交互实现了经典战棋玩法。

类似这样的游戏,我在1年多的时间里签约加投资,一共签了11款,总成本大概1.2亿。你猜一下总收入?令人伤感,只有不到3000万。这些游戏,或留存不行,或付费很差,或根本没人要下载。更伤感的事,这也同时意味着,项目失败会给这些初创公司带来重创。截止到我写这篇文章,11个公司里只剩4家存活。

以上是外部代理的项目。在公司内部,我还孵化了其他总计十多个创意。可惜的是,无一成功,死因也各不相同。

这些失败让我开始真正意识到,原来“创新”并不是项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作为全程参与者和最重要的决策者,我对曾经的成功有着重大误解,对创新也有着巨大误解。创新,只能作为达成目标的手段,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但当我把创新本身作为目标的时候,失败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

为什么我会把”创新“看的这么重呢?这大概也跟我的心结有关系。《刀塔传奇》是个用“DOTA”的IP的擦边球游戏。2015年,莉莉丝开始就知识产权和商标问题跟暴雪在美国打官司。官司在2016年才和解,代价是巨额的和解费。我内心深处不愿意相信,这个游戏的成功跟IP的关系有那么大,所以我自然要把成功归因到其他我自己觉得更舒服、可理解的地方。错误的归因,导致了错误的认知,也导致了巨大的代价。

2017年9月,莉莉丝的第二款自研游戏《剑与家园》上线,月流水过亿。我的心结才稍解,才有了以上更坦诚的反思。

现在是2018年。如果有人问我,4年前《刀塔传奇》为什么会成功,我会回答: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大潮真正袭来,腾讯网易等一线大厂尚未完全觉醒。同年,我们推出的《刀塔传奇》,质量全面领先市场竞品,且完全符合市场需要。创新重要嘛?重要,但只是众多重要的原因之一。

2012年我做了一款游戏,发现虚拟摇杆游戏肯定不行。2014年我用自己做的游戏验证了这个想法,取得了成功。2015年,我看到了市面上层出不穷的虚拟摇杆游戏,我都强烈建议他们换方向。后来发生的事情你知道了:2年多后,《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这样的虚拟摇杆游戏现在正如日中天,狠狠打了我的脸。

创业者的每一次行为,甚至每一次预测,无论成功失败,都是一次与真实世界的强烈碰撞。

每次碰撞,都会导致一次认知修正。

真实世界就在那里,不会管我努不努力,成功意愿强不强,或是有没有贷款卖房。

真实世界还会不断变化,一个不留神,我就已经不认识他了。能有机会跟这样迷人的真实世界相处个三四十年,让我心花怒放,心神荡漾。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emoji_wx/2_12.png?wx_lazy=1)


### 读后感想

【2018年3月8日】

每次与这个世界的碰撞,都会被教训,有了教训也就慢慢开始认知这个世界。但是我们的认知是否正确,是否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呢?然而这一切或者需要时间,经历去验证。

对于游戏的思考,或许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出发:

1、跟着文化潮流走

2、跟着终端技术走
2 changes: 2 additions & 0 deletions root/生活.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2 @@
# 生活感悟
* [这个道理,很多人后悔没有早点知道](/Life/这个道理,很多人后悔没有早点知道.md)

0 comments on commit 4c3ac75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