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 the papers of cancer
-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iscordance of EGFRmutation status between tumor tissues and matched 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组织是EGFR突变检测的金标准材料,但活检组织只是整体肿块一部分,无法克服肿瘤异质性,且有三分之一患者无法获得组织,因此在临床中需积极寻找替代组织的检测材料。ctDNA(循环肿瘤DNA)因无创、动态及克服异质性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多项研究数据显示血检和组织EGFR突变状态一致性为60%~80%,血检阴性而组织阳性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而血检阳性而组织阴性比例较低。ctDNA浓度低且不断被清除、ARMS敏感性低导致组织检测阳性而血检阴性,但即使采取更敏感的微滴数字PCR(ddPCR)或二代测序(NGS)仍存在组织阳性的血检阴性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EGFR突变T-/C+?原因可能为肿瘤异质性、样本量小甚至是假阳性。但EGFR突变T-/C+患者可从TKI治疗中获益,因此要识别EGFR突变T-/C+的准确性。
本研究目的分析组织(T)和ctDNA(C)EGFR突变状态不一致的原因和临床意义。2005年3月至2015年3月北京肿瘤医院和医科院肿瘤医院DHPLC或ARMS法血液检测EGFR5973例,有组织标本2463例。主要纳入条件ARMS检测组织和/或ctDNA阳性,且接受EGFR TKI治疗。分为三组,组A:EGFR突变T+/C+,组B:EGFR突变T-/C+,组C:EGFR突变T+/C-。组B采用ddPCR或NGS再次检测,组C采用ddPCR再次检测,对手术标本微切割后ddPCR检测。组织或血检EGFR阳性1017例,其中,组织血检均阳性644例,仅组织阳性345例,仅ctDNA阳性28例。总体上,组织和ctDNA的EGFR检出率分别为40.1%和27.3%,一致性为84.9%。与组织比较,ctDNA用于检测EGFR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1%和98.1%。472例接受TKI治疗,A组264例,B组28例,C组180例。再次ddPCR检测28例均有突变(19外显子缺失16例,12例L858点突变),与AMRS检测结果一致。对组织标本行ddPCR检测,10例(10/28)EGFR突变由阴性变为阳性,2例原发灶突变阴性而肝转移灶标本检测阳性。NGS检测剩余16例患者, 1例因标本不足无法行NGS,10例为阳性,中位等位基因频率1.13%。对ddPCR和NGS组织检测均阴性的5例患者采取微切割后再次行ddPCR,中位切割数值16,共78份切割标本。5例患者共10份微切割标本发现EGFR突变,中位等位基因频率为0.24%。这说明肿瘤内部具有异质性。ddPCR再次检测,64例ctDNA由阴性变为阳性。ddPCR检测阳性和阴性患者比较,EGFR阳性肿瘤负荷大(≥2个器官转移对比<2个器官转移)。尽管ddPCR高度敏感性,仍有116例血检阴性。假阴性率26%。客观有效率(ORR)组A、组B和组C分别为54.6%、46.4%和53.9%,三组间无差异(P=0.715)。组B中位PFS和OS为6.5个月和18.9个月,在数值上劣于组A(PFS和OS分别为9.5个月和25.0个月)或组C(PFS和OS分别为9.4个月和29.1个月),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AMRS检测组织阳性444例,血检阳性292例,两组间PFS和OS结果类似(组织阳性组PFS9.5个月和OS26.6个月,血检阳性组PFS8.5个月和OS为24.8个月)。尽管TKI治疗均有效,但组织或血检都不能检测出所有阳性患者。仅依靠组织或ctDNA检测EGFR突变是不准确的,两者需要联合。临床上多选择先组织检测,在组织检测阴性或组织量不足时考虑血检(T→C模式)。与T→C模式比较,C→T模式可节约30%组织。因肿瘤异质性、ARMS检测低敏感性导致组织和血检EGFR突变状态不一致。血检→组织模式用于检测EGFR突变是合理的临床流程。
-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ive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2017年6月15日,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研究网络在著名的Cell杂志发表了其肝癌项目的数据。为这一人类迄今最大规模的癌症基因组项目又增加了一份重磅成果。研究者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和DNA拷贝数分析的方法分析了363例肝细胞癌(HCC)病例;并通过DNA甲基化、RNA、miRNA和蛋白质组表达分析了196例HCC病例。
-
Stem cell divisions, somatic mutations, cancer etiology, and cancer prevention
2017年3月24日,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Kimmel癌症中心Bert Vogelstein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指出在敲定各种癌症相对驱动因子所面临的持续挑战中(即癌症究竟是遗传性的还是常常认为的由环境所致的)。
Bert Vogelstein和同事对分布在6个大陆的69个国家的人类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证明,在这些癌症中,约有三分之二的突变可归因于DNA复制时出现的随机性差错。研究人员说,DNA的随机性差错(它会自然发生于健康、分裂中的干细胞)在环境迥然不同的各个国家中一直是一种驱动癌症发生的因子;这些研究人员在2015年曾发表过类似的结果,但当时他们研究的对象仅为美国人群;他们最新的分析证实了美国人群的特性,或换言之,环境无法解释先前确认的在所选组织中的癌症发生率与这些组织中正常干细胞分裂总数间的相关性,有些人怀疑存在着该相关性。但实际情况是,在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组织中的随机突变是一种显著而且独特的驱动癌症发生的因素。
Vogelstein和同事用423个国际癌症数据库来分析已发表的不同人类组织中有关干细胞分裂的数据,并将17种癌症在一生中的发生率数据进行比对。该数据显示,在所有国家中,癌症发病率和正常干细胞分裂之间存在着强相关性,该相关性与所处环境无关。研究人员说,根据肺癌的部分流行病学数据,第二项独立分析进一步支持驱动癌症发生的是无法避免的突变作用。关键的是,研究人员确定遗传、环境及DNA复制等因素所致癌变比重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了解各个国家中以及在不同组织中癌变频率的新方法。研究人员说,这些结果还强调了关注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和干预)研究的重要性;确实,对所有突变皆源自随机突变的癌症中,二级预防也许是唯一的选项。与此同时,对那些只有一定百分比的突变源自DNA随机差错的癌症而言(例如,这些癌症的其它致癌突变与环境有关),初级预防(如选择恰当的生活方式)也会在预防中起作用。Vogelstein和同事强调,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发达国家中的可通过改善环境和生活方式而预防的癌症比例的流行病学证据完全一致。例如,英国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估计,42%的癌症病例是可预防的,但美国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则估计,21%的年度癌症死亡是可被预防的。
-
High burden and pervasive positive selec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normal human skin
发表在2015年5月21日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正常皮肤中含有出人意料的高数量的癌症相关突变。研究结果阐明了细胞向着癌症变化迈出的第一步,证实了分析正常组织来更多地了解癌症起源的价值。
研究揭示,正常面部皮肤中的每个细胞都携带着成千上万的突变,主要是由于日光照射所引起。事实上,无癌症人群样本中大约25%的皮肤细胞都被发现携带着至少一个癌症相关突变。研究人员对取自4位患者的234个活组织标本进行了超深度基因测序揭示出了3,760个突变,每平方厘米的皮肤都有100多个癌症相关突变。具有这些突变的细胞形成了克隆,生长至正常克隆的约2倍大小,但其中没有一个变为癌症。论文的通讯作者、英国维康基金会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Peter Campbell博士说:“利用这一技术,我们现在可以窥视细胞朝着癌变迈出的第一步。这些最早的癌症相关突变推动了一些细胞。相比正常的邻细胞它们爆发性地生长,增加了等待下一次突变来更进一步推动它们的细胞的数量。我们甚至看到正常皮肤中的一些细胞经历了两个或三个这样的步骤变为癌症。完全癌变到底需要多少这样的步骤?也许5个,也许10个,我们还并不清楚。”观察到的这些突变表明了与日照相关联的、最常见并且可以治疗的皮肤癌形式——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有关,而与较罕见、且有时候致命的皮肤癌形式黑色素瘤无关的一些模式。论文的第一作者、桑格研究所的Iñigo Martincorena博士说:“尽管观察到的突变量很高,但几乎可以肯定这些克隆没有一个会发展成为皮肤癌。由于皮肤癌在人群中很常见,个体携带着大量的突变是有意义的。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冰山隐秘的深处,而不仅仅是冲破水面变为癌症的相对少量的细胞。”研究中所采用的皮肤样本取自年龄在55-73岁的四人,他们接受了常规手术切除遮挡了视线的多余的眼睑皮肤。在每个个体的一生中这些突变随着眼睑持续暴露于日光下而逐渐累积。研究人员估计,每一个暴露于日光下的皮肤在生命的几乎每一天都在基因组中累积了平均一个新突变。论文的通讯作者、桑格研究所及剑桥大学MRC癌症中心Phil Jones说:“这类突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累积——每当我们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之下,我们便有增加突变的风险。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采用防晒霜来保护我们的皮肤,避开正午的阳光,尽可能地覆盖暴露的皮肤。这些措施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正迅速生长新皮肤的孩子,和已经累积了大量突变的老人。”
近期的一些研究分析了来自无癌症人群的血液样本揭示出较低的突变量,只有小部分的个体血液细胞中携带了致癌突变。由于日照,皮肤突变的情况更加严重,在每个成人的皮肤中预计都有成千上万的癌症相关突变。这些研究结果证实了利用正常组织来更好地认识癌症起源的潜力。桑格研究所的癌症基因组团队将继续用更大量的样本和更广泛的组织来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以了解健康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机制。
-
AZD3759, a BBB-penetrating EGFR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EGFR mutant NSCLC with CNS metastases
2016年12月7日,Science旗下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上海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亚洲医药研发中心张晓林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报告研发出一种能够穿透血脑屏障,抑制肺癌脑转移的新药。新药已在动物和两名肺癌患者身上取得较好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常发生脑或脑膜转移。肿瘤转移到脑或脑膜后,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但目前还没有抗肿瘤药物能够有效穿透血脑屏障,有效治疗肺癌脑转移。血脑屏障是血液和脑组织之间一种对物质通过有选择性阻碍作用的屏障,可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损害。然而,血脑屏障也会限制进入脑组织的药物剂量。
据介绍,这种名为AZD3759的药物专为肺癌的脑和脑膜转移而设计,可穿透血脑屏障,抑制肿瘤中突变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此外,这种药物对正常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影响较小。大鼠、小鼠和猴子实验显示,AZD3759可自由穿透血脑屏障,在脑内和脑外达到相同的有效浓度。在小鼠的脑和脑膜转移模型中,AZD3759不仅可有效预防肺癌脑转移,对已经转移到脑内的肿瘤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小鼠生存率。此外,这种药物在两名分别出现脑和脑膜转移的肺癌患者身上也显示出抗肿瘤活性。领导这项研究的张小林介绍说,目前的临床试验表明,AZD3759可有效缩小脑转移肿瘤,并缓解脑和脑膜转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这种药物的第一期临床试验已于2014年11月在韩国等国家展开,但结果尚未发表。他们期待能在中国尽早开展临床试验。
-
FDA Grants 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 to Burtomab for Metastatic Neuroblastoma
神经母细胞瘤,是2岁以下儿童中最常见的癌症,占所有儿童肿瘤的8%~10%[3]。由于初期症状跟其他常见儿童疾病极其相似,常被误诊。所以,有2/3的患儿,直到肿瘤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后才被确诊。
本月初,一种名为Burtomab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在经过14年临床研究后,终于获得了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证。该药在治疗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母细胞瘤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在没有Burtomab之前,这种癌症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不到10%的患者能活过3年。
自2003年开展临床研究以来,接受Burtomab治疗的患者中,有56%(45/80)的患者,其存活期在4.8-152个月(中位生存期长达58个月),其中,45%(36/80)的患者活过了3年,29%(23/80)的患者生存时间大于5年。首批接受治疗的患者已经将无癌生存10年变成了现实。而那些没能接受 Burtomab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只有8.6个月。
-
Mismatch-repair deficiency predicts response of solid tumors to PD-1 blockade
比如今年5月批准的默沙东的PD-1,用于治疗所有无法进行手术或已经有转移的实体瘤,只要肿瘤携带有修补错配缺陷(MSI-H/dMMR亚型)。这是FDA历史上第一次基于肿瘤生物标志物而不是发病组织来批准抗癌药物,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Keytruda也成为首款真正的 “广谱抗癌药”。
要区分一个药物是否是真正的广谱抗癌药,得要看是否有“谱”,比如这个 Keytruda抗体药, “谱”就是这个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MSI-H/dMMR的基因型。在临床试验中,总共招募了149名癌症患者,涉及12种肿瘤类型。试验结果表明,39.6%的患者达到了完全或部分缓解,78%的患者药物响应持续了6个月以上。而如果一个药物声称是广谱抗癌药,但是又没有什么谱,那一定是个不靠谱的药。癌症治疗不容易,癌症药的研发也不容易。容易做的是保健品,可以在病还没来之前就把病给“治好”了。
有关广谱抗癌药更让人振奋的消息是,出现响应的肿瘤类型非常广,包括了10种癌症。有分析称,从这个结果看起来,如果确定是MSI-H/dMMR亚型,各种各样的肿瘤都有可能从PD1免疫疗法中获益。注意,这里的生存期,其实还不是OS,而是疾病无尽的生存期。为了让新药能够尽快地给病人使用,监管部门在有的条件下,也会接受一些替代的指标,比如这PFS(无进展生存时间)。虽然在在理论上,一个药如果能延缓病情进展,就应该增加OS,但是也有的药物使用后,病情一旦进展,就会加速,结果OS并不加长。不管怎样,有一个PFS 的数据,总比没有强,虽然不能证明肯定有效,但是也能支持有可能获益的可能性。有了这个数据,早期病人使用这个药物,就不算病急乱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