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6 lines (14 loc) · 3.06 KB

ch31.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6 lines (14 loc) · 3.06 KB

(三十一)主角与配角

站在台上,你所讲的话题就是整场讲演的“主角”——对,主角不是你,你是“制片”。继续套用影视术语做类比的话,聪明的你,一定要为你的主角设计配角。配角很重要,它往往跟主角一样重要。

新手不懂这个道理,往往只有一个主角,让它唱独角戏(当然,更为常见的情况是讲者不做制片,而误以为主角是自己而不是自己所正在讲述的话题)。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优秀的讲者在台上就好像在奏乐,除了主旋律之外,一定有精美的配乐。他们不会只讲一件事,而是同时讲两件事,只不过,主次分明而已。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呢?专注于主要话题不是更好么?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职业讲者)为此痛苦无比:他们在课堂上兢兢业业,可是大多数学生却只把他们的字字箴言当作屁都不如的东西处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越与思考相关,这种情况越为普遍;教师的热忱越高,往往越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老师的主角没有配角。独角戏往往枯燥。不吸引人。因此毫无效果。

与直觉相反,同时讲两件事情,往往比只讲一件事情更有效,更容易。

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体验:如果有人当面夸你,小时候你会开心得不得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你更可能已经学会去怀疑和揣摩夸你的人究竟“瓶子里装着什么酒?”然而,你路过某间办公室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向另外一个人夸你,那你很可能对那夸奖深信不疑,并且对夸你的人产生无条件的好感。

很多的时候,人们讨厌被说服,因为那往往意味着说自己过去是无知的、或者是错误的。随着年纪的增加,人们甚至开始讨厌那些说服的尝试,一方面是因为成见已经形成,它只想被认同,而不是修正,另外一方面是长期的实践说明大多数“说服”都有背后原本不可见,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讲者同时讲两件事情的时候,一主一副。主角在前,配角在后。甚至,配角可能只不过是若隐若现。不过,有趣的是,往往主角并不起作用(至少没有像想象得那样起作用),可是配角却像是有魔法一样影响了听众(甚至会超乎讲者的意料)。

事实上,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为容易。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里的人物比课堂上的老师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之时,他们潜意识里在抵御教师所讲;当观众坐在银幕前的时候,他们关注的是“享受故事情节”,潜意识里没有任何抵触情绪,不知不觉接受了很多故事细节中强调的价值观或者其他的什么道理。于是,这些观众不仅夸奖那情节的精彩,还直言不讳地承认看过之后有很多“感悟”。

不同的方式,使得受众处于两个极端:抵触和接受,被动和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