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ieve's modern musculoskeletal physiotherapy》
- 《2004_History of Fibromyalgia: Past to Present》 下文参考自《2004_History of Fibromyalgia: Past to Present》,该论文表1列出了描述肌肉骨骼疼痛条件的术语的年代顺序:
作者 [参考编号] | 年份 | 术语 |
---|---|---|
Guillaume de Baillou [1] | 1592 | 肌肉风湿病 |
Valleix [3] | 1841 | 神经痛 |
Froriep [4] | 1843 | 肌肉硬结(muskelschwiele) |
Helleday [5] | 1876 | 慢性风湿性肌炎 |
Beard [6] | 1880 | 神经衰弱 |
Gowers [7•] | 1904 | 纤维炎 |
Telling [8] | 1911 | 结节性纤维肌炎 |
Schade [9] | 1919 | 肌肉凝胶化(myogelosen) |
Lange and Everbusch [10] | 1921 | 肌肉硬化(muskelharten) |
Albee [11] | 1927 | 肌筋膜炎 |
Murray [12] | 1929 | 肌纤维炎 |
Clayton [13] | 1930 | 神经纤维炎 |
Rowe [14] | 1930 | 过敏性中毒 |
Halliday [15] | 1937 | 心因性风湿病 |
Gutstein-Good [5] | 1940 | 特发性肌痛 |
Good [5] | 1941 | 风湿性肌痛 |
Mayo Clinic [16] | 1950 | 紧张性肌痛 |
Randolph [17] | 1951 | 过敏性肌痛 |
Travell et al. [18] | 1952 |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
Gutstein [5] | 1955 | 肌痛神经病 |
Muller [19] | 1970 | 广泛性肌腱痛症 |
Awad [20] | 1973 | 间质性肌纤维炎 |
Hench [21] | 1976 | 纤维肌痛综合症 |
表2列出了对纤维肌痛综合症文献产生显著影响的首个发表报告的重要年代发展:
首次作者 [参考编号] | 年份 | 重要发展 |
---|---|---|
Guillaume de Baillou | 1592 | 最初命名为肌肉风湿病 |
Gowers | 1904 | 首次使用“纤维炎”这一术语 |
Copeman | 1945 | 首个控制研究表明,纤维炎结节在FMS患者中与对照组一样频繁 |
Traut | 1968 | 首个近现代描述FMS具有系统特征 |
Smythe | 1972 | 首次现代描述FMS具有广泛疼痛和多个压痛点,随之提出了工作诊断标准,激发了临床兴趣和研究 |
Moldofsky | 1975 | 首个睡眠脑电图研究显示非快速眼动睡眠中的干扰 |
Hench | 1976 | 首次使用“纤维肌痛”这一术语 |
Smythe | 1977 | 着重强调睡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修订的诊断标准 |
Yunus | 1981 | 首次描述控制临床研究验证先前的症状和压痛点;首次基于数据的建议标准 |
Yunus | 1984 | 首次明确描述FMS与其他功能综合症的重叠特征和相互联系 |
Wolfe | 1984 | 首次报道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FMS的高发病率 |
Yunus | 1985 | 首次描述控制研究中的青少年FMS |
Carette Goldenberg | 1986 | 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报告阿米替林的有效性 |
Vaeroy | 1988 | 首次报告FMS患者脑脊液中升高的P物质 |
Bennett | 1988 | 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环已哌啶的有效性 |
Yunus | 1989 | 首个盲控研究的肌肉活检显示正常结果,从而将研究焦点转向中枢神经系统 |
Hudson | 1989 | 建议功能和精神症状综合症通过情感谱系机制相互关联 |
Wolfe | 1990 | 发表美国风湿病学会用于分类FMS的标准 |
Burckhardt | 1991 | 开发了一种验证问卷,用于评估FMS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功能 |
Bennett | 1992 | 报告低血清生长激素C |
Yunus | 1992 | 提出新的纤维肌痛病理生理模型,强调中枢异常疼痛机制。 |
Granges , Arroyo | 1993 | 首次证明FMS的中枢敏感化 |
Griep | 1993 | 首次展示垂体-肾上腺轴的异常反应性 |
Crofford | 1994 | 确认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 |
Russell | 1994 | 重要的确认,证明FMS患者脑脊液中P物质浓度升高 |
Wolfe | 1995 | 美国首次人群研究显示FMS的患病率为2% |
Mountz | 1995 | 通过SPECT研究首次显示脑血流量减少 |
Buskila | 1997 | 通过控制研究显示颈椎损伤在FMS中的作用 |
Yunus | 1999 | 首次报道基于遗传标记和家族聚集的FMS关联研究 |
Yunus | 2000 | 重要的综述证据表明FMS和其他相关综合症的中枢敏感化;创造“中枢敏感综合症”这一组症状术语 |
Staud | 2001 | 设计良好的研究证明时间累积机制 |
- 2007《Fibromyalgia and Overlapping Disorders/ The Unifying Concept of Central Sensitivity Syndromes》
- 2008《Central Sensitivity Syndromes/ A New Paradigm and Group Nosology for Fibromyalgia and Overlapping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ed Issue of Disease versus Illness》
- 2015《Editorial Review: An Update on Central Sensitivity Syndromes and the Issues of Nosology and Psychobiology》
- 终丝切断手术?
主要参考文献为《2021_A Systematic Review Into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Fibromyalgia Pain_Meteorological Studies and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只能说,虽然其引用数很高,但是说了根没说一样,主要结论就是FMS换者对冷热更敏感。
这篇系统综述主要关注了温度对纤维肌痛症(FMS)疼痛的影响。研究分为两部分:气象学研究和定量感觉测试(QST)研究。
### 研究方法:
1. **气象学研究**:系统回顾了关于环境温度对FMS疼痛影响的研究,包括使用不同的疼痛量表或定性评价方法来测量与气象条件相关的疼痛变化。
2. **定量感觉测试(QST)**:评估FM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在热痛阈值(HPT)、冷痛阈值(CPT)、温热探测阈值和冷探测阈值上的差异。
### 结论细节:
- **气象学研究的发现**:这些研究中的多数没有发现温度与FMS疼痛之间有一致的关联。尽管一些患者报告在环境温度下降时疼痛加剧,但整体上,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可能部分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如忽略了患者可能采取的调温措施(如穿衣、使用空调等)。
- **QST研究的发现**:几乎所有的QST研究均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MS患者的冷痛阈值(CPT)显著降低,这意味着FMS患者对冷感更加敏感,需要更小的温度变化即可感受到痛感。此外,QST的结果也显示FMS患者在热痛阈值(HPT)上同样表现出异常。